漏斗的五层对应了律师搜索营销的各个环节,反映了从展现、点击、访问、咨询,直到产生委托过程中的客户数量及流失。从最大的展现量到最小的签单量,这个一层层缩小的过程表示不断有客户因为各种原因离开。
营销漏斗模型适用于目前大多数互联网广告,尤其是搜索推广,相信每一个SEMer刚接触这个行业时,都被强制学习过这个漏斗。
这个模型中,律师的搜索营销从展现开始,到最后的签单,每个环节都会有所流失。而推广的目的是,保证最后的“订单量”环节能够尽可能大,而订单量是整个漏斗模型中最小的环节,因此,要达到企业的目的,必须保证订单量上的每一个层面都尽可能大,并保证每个环节的流失率尽可能小。
基于这样的原理,SEMer的工作就明确了——通过对推广账户的调整优化,扩大漏斗开口,以及减少漏斗环节流失,来提升最后的签单量。
漏斗层级构成要素如下:
1、展现量
即推广信息被展现在搜索结果页的次数。
影响因素:
关键词方面:
账户方面:
2、点击量
即用户点击推广信息链接的次数。
影响因素:
3、访问量
即网民到达企业网站的次数,此处已脱离搜索推广的阶段,而进入到企业网站阶段,企业需自行重视这个环节,而不能依赖于搜索引擎。
影响因素:
4、咨询量
即网民在企业网站内,对企业发起咨询的次数,此处的咨询包括线上咨询(商务通、QQ等),线下咨询(打电话)。除了线上商城以及APP推广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在拥有订单之前一定先会有咨询。
影响因素:
5、订单量
即最后成单的数量。这个阶段已经脱离了线上营销环节,而是转向了线下。
影响因素:
以下两张图把漏斗环节的影响因素介绍得很明白:
而在DSP、信息流广告中,漏斗模型需要稍作修改:
同理,不再赘述。
Copyright ©2015~2025 www.kingtall.com 网站ICP备案号:粤ICP备140017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