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推广策略案例双大品牌的玩法

动态 未结 置顶 精帖
用户
悬赏:60飞吻

改变了中国消费生态的双十一,竞争越来越大,品牌以往的双十一打法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瞬息万变的中国消费市场。消费者对品牌的敏感度正在降低,对双十一的激情也不如以前,想要分食“双十一大蛋糕”的人越来越多。因此,笔者复盘了今年双十一期间玩出新花样的双十一营销案例,希望透过这些营销案例可以为大家带来一些营销灵感。

文 | 公关之家 作者 | 发条褐

双十一刚刚拉下帷幕,各大品牌商家“声嘶力竭”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打完双十一的战争。

1小时3分59秒,天猫的双十一成交额就突破了1000亿,比去年提前了40多分钟,截止10时4分49秒,天猫涮十一的成交额就达到了1682亿,打破了2017年天猫双十一全天的交易额记录。

另一边来自京东的数据显示,自11月1日零时至11日零时,京东平台十天累计下单金额突破1313亿元。苏宁易购的数据显示,苏宁家电、3C品类1分钟突破10亿,苏宁国际1分钟破亿。

改变了中国消费生态的双十一,竞争越来越大,品牌以往的双十一打法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瞬息万变的中国消费市场。消费者对品牌的敏感度正在降低,对双十一的激情也不如以前,想要分食“双十一大蛋糕”的人越来越多。

因此,笔者复盘了今年双十一期间玩出新花样的双十一营销案例,希望透过这些营销案例可以为大家带来一些营销灵感。

l 天猫双十一“盖楼”活动

作为双十一的头号玩家,阿里每年都能带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营销玩法。

在双十一前夕,10月21号,天猫淘宝就用20亿开启了“剁手党”们的“剁手狂欢”,推出了“全民开喵铺”、“盖楼大挑战”等多种玩法。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领喵币——升级喵铺(喵铺等级数=可以盖楼层数)——组队盖楼PK——赢的队伍拿走这场奖池(奖金)——放在队伍账户里到最后一天才能领走。一旦用户中途输掉一场比赛,喵币就会重新清零,从头再来。

这就像一场“有毒”的游戏,一旦开始就不能停止,用户沉迷于游戏的执着与较劲中时,就已经掉进了天猫的双十一套路中。在天猫的盖楼活动中,“参赛选手”只有不断拉人助力,才能保持领先,才能获得红包。

在“领喵币”这一环节中,天猫链接到了各个商家的活动页面,以及支付宝中的蚂蚁深林、蚂蚁庄园、相互宝等阿里“全家桶”中,有效导流,加深了用户粘性。在漫长的21天预热期内,持续“撩拨”盖楼‘’参赛选手。

天猫盖楼活动一方面是为双十一活动造势,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更重要的是为平台带来了更多新用户。

天猫盖楼活动从一开始就依靠着庞大的用户基数,成功在社交网络引发了一阵“盖楼狂欢”,不过随着盖楼活动的声势渐大,质疑声和吐槽的声音也越来也多。

显而易见的是,近几年的消费者变聪明了,“李佳琦们”声嘶力竭的安利已经没有那么容易打动消费者了。他们在购物之前,会主动搜集产品信息做产品比较和价格对比,消费行为逐渐趋于理性。

“双十一的套路实在太多了!”、“那些盖楼等等的活动,只是为了掩饰双十一优惠并不大的事实”,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如果电商不能采取相应办法来应对,更是以吐槽双十一盖楼的方式,开启了自己别出心裁的双十一营销。

l “吐槽双十一”的双十一策略

在消费者被叠猫猫、组队盖楼、抢零点红包、计算满减规则等等双十一活动策略搞到怀疑自己智商的时候,严选趁热推出了宣传短片,一边说向为双十一疯狂备战的人致敬,一边告诉他们“不可能,你做不到。”

在的宣传短片中,双十一“不晕指南”光是看完目录就已经晕了:定金膨胀规则、平台满减规则、店铺满减规则、跨店满减规则、双十一合伙人红包规则、组队红包规则、拼手速红包规则、超级红包规则、密令红包规则、签到红包规则、砸金蛋红包规则等等…“赞扬”那些为双十一奋战的人们,“赞扬”他们崇尚“少即是多”的人生“折学”…

直接了当地吐槽淘宝规则复杂,紧接着强势打出“简单8折,不熬夜,不费脑”的文案。“用心生活,简单购物”这一看上去没有任何亮眼之处的营销文案,出现在此处却正当合适,恰到好处地吐槽了淘宝的复杂的双十一规则,然后利用最后几秒钟突出自己双十一营销活动,简单打折,没有那些让人头晕的活动规则,用一种漂亮的对比方式大声说出“简单开心购物就是我们的宗旨”。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严选随后推出了一支反套路的双十一广告,以“道歉”为主题将双十一的优惠力度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双十一营销大战中,严选作为“后来者”,优势并不明显。消费者已经形成了“双十一=淘宝”的既定印象,这个既定印象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后来居上者”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淘宝的双十一营销“困点”出发,另辟蹊跷。

淘宝的双十一营销“困点”显而易见就是其复杂的营销规则、优惠力度,跟不上消费者对于“购物狂欢节”称号的期望。严选听到了消费者的心声,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踩着”淘宝“后来居上”。

同时,严选将双十一活动时间提前至双十一前两个小时,避开了双十一高峰期,避免了与各大平台劲敌正面交锋。最后的降维打击策略,颇具仪式感的“道歉”,用自嘲的口吻调侃自己平台的折扣并不够低,是因为质量有保证。

l “踩着”淘宝进行双十一营销的严选大概还是不能占位用户心智,因为多年来,消费者已经形成了淘宝的“双十一知觉时刻”。

即便严选针对淘宝的双十一营销“困点”进行了降维出击,但是这样的营销方式并不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也不能冲击淘宝的双十一“绝对平台”的既定印象。

古往有之,细数历年的双十一营销大战,都有很多其他平台大放异彩,但是到了新的一年,消费者自然而然地想起的还是淘宝、天猫的平台,第一个打开的“剁手平台”还是阿里巴巴的橙黄色logo。

每个品牌都应该爱它们产品生命中的“知觉时刻”,就像我们饿了会想到士力架,上火会想喝王老吉,累了困

回帖
  • 消灭零回复
[打开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