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数据指标体系?做数据指标体系的基础概括

动态 未结 置顶 精帖
用户
悬赏:60飞吻

 关于指标体系的建设,重点指标的选择,笔试面试中可以问出几十种花样,也能延伸出许许多多的扩展问题——

“想要评估用户的真实性,你会选择哪些特征?”

“你们会从哪些维度来预测用户流失的概率?”

……

好在校招的面试里,不会有人真的指望你能够构建出一个完善的、高度符合业务场景的指标体系,一路下来给我的感觉还是倾向于“逻辑第一,业务第二”

开放性的业务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这么多的面试回答里,一定有高下之分。如果在回答能够结合部分业务特征,展示相对流畅的逻辑,就能超过很多人。

其实逻辑在这里,更倾向于指代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语言表述具有结构性。

举一个例子:

逻辑性

面试官:“如果让你构建指标体系,监控知乎每天的数据,你会怎么做?”

学生一:“我会从活跃人数,广告收入,留存人数,跳转率,付费收入等等来做监控,因为这能够体现知乎的热度、用户粘性、商业价值等等。”

学生二:“我会从流量、收入、内容、互动四个板块构建指标体系。

第一,   流量板块我会监控登录人数,点击问题人数 XX,因为这能够体现知乎用户的使用情况以及粘性;

第二,   收入板块我会监控XX,因为XX;

第三,   内容板块我会监控XX,因为XX;

第四,   互动板块我会监控XX,因为XX”

先不说指标的选择是否正确、因为绝大多数人说出的指标都是相似的。

但至少在逻辑的展示以及表达的清晰度、全面度上,第二个学生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是非常典型的金字塔思维结构。

总结一下,所谓逻辑性就是在开口说话之前,把一堆乱糟糟的指标归好类,按照类别一一表达清楚。

不知道我这个例子表达清楚没有……要是还不清楚逻辑优势在哪里,你再细细品品……

那怎么结合业务特征呢?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业务特征业务知识都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天呐我还没实习过,我也没接触过这些业务,光看书也觉得离现实很遥远,怎么会知道业务特征啊??”

可是在校招的时候,面试官真的想招一个具有X年娴熟业务经验的应届生?他招你入职,更多时候是因为看上了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展示出你对业务的思考就更好不过了。

——多看看书,有针对性的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论坛上找找文章,自己静下心来整理思路,别管对错,但绝对是有帮助的。

回到结合业务特征这个话题。

业务特征

我在校招的时候一般是采用【基础】+【附加】的模式来回答的。

因为我们面试的公司主要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的运作离不开用户和商业变现。所以我给【基础】指标定义成了流量收入

但因为互联网公司行业五花八门,电商、短视频、新闻、游戏等等需要关注的东西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所以【附加】指标则是根据产品的具体特征来回答的,就像知乎作为一个问答社区,我选择的【附加指标】就是内容互动

所以在回答问题时,我的第一句话可以是:“我会从用户流量、收入、内容、互动四个板块来做指标体系的监控”

说完了大致的板块分类后,更详细的指标应该怎么办呢?

在表达每一类的具体指标时,还是要尽量遵循逻辑线,这个逻辑可能是页面先后关系逻辑,可能是用户前后行为逻辑,也可能是其他的逻辑。

比如内容。

每当用户提出一个问题后,系统里会记录下今日新增问题的数据;

在用户上下滑动问题页面的时候,系统也会记录下各个问题曝光数据;

在用户点进问题准备进行浏览的时候,会记录下不同问题点击数据;

把上面两者相除,还能得到点击率数据;

在用户浏览具体问题回答时,会记录下问题的浏览时长数据……

这就是根据用户前后行为逻辑得到的一部分数据指标,能够判断新内容的创作是否持续给力,以及内容是否对用户有足够的吸引力。

但有时候逻辑线并没有非常的清晰,就不用过于强求了……

比如流量。

在用户打开APP的的时候,系统会记录今日活跃用户数数据;

如果这个用户从未使用过知乎,会记录新增用户数据;

针对每天的活跃用户,还会考虑到下一阶段的留存率和流失率

还有跳出率、单位访客成本、人均浏览页面数等等;

甚至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到不同渠道下的各个流量指标……

当然咯,我们不需要把指标穷尽了,只要选择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几个指标,说出理由就好。比如我认为日活十分重要,能够评估用户的整体表现,一旦日活数据异常,应该马上进行分析解决。

最后关于知乎的指标体系,我可能会简单的整理成酱紫:

这只是最简单的版本哈,不过如果是面试的话,应该是够的,毕竟你还需要解释选择指标的原因,不出意外也能够叽里呱啦说上4,5分钟…… 

那面试的时候,不同行业的附加指标怎么选取呢?

我在面试文档的文章里提过了,提前准备好所有行业的指标体系,参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或者《精益数据分析》的文章内容自行思考。

在面试笔试的时候,紧张起来大脑短路,可能一时半会真想不到和指定行业相关的指标类型,这时候心中有腹稿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准备下电商、内容、游戏、风控的就差不多了,剩下的在面试前针对具体的企业再做准备,毕竟很多指标也是可以复现在其他场景的。 

那如果问道:“假如你是知乎的分析师,每天会给CEO展示什么数据?”,要怎么回答呢?

回帖
  • 消灭零回复
[打开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