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互联网+”时代,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的新型关系是什么样?

动态 未结 置顶 精帖
用户
悬赏:60飞吻

6月14日,由济南市经信委指导,佳怡供应链企业集团主办的“2017创新物流供应链发展峰会”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大会以“共建供应链新生态”为主题,相关部门领导、地方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等500余人出席此次峰会。数十位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学者和业内人士分享供应链的现状与未来,对供应链发展的难点和机遇进行了深入剖析。

无限极(中国)物流&计划总监刘耀军以“互联网+”时代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的新型关系为主题做分享:其表示企业物流管理发展历程经过自给自足—分工合作—物流联盟—供应链集成四个阶段,传统关系为企业物流监管、物流企业执行,而传统管理手段是以招投标为手段,通过合同约束,然而现实情况是渠道进化、场景冲突、技术创新。

面对这种现状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如何应对?其建议通过战略合作、利益共享、构筑发展共同体、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物流生态圈。

以下为其演讲速记:

首先谢谢佳怡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今天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在座的有非常多的领导,专家,有很多同行在,我觉得这次是一个非常好的峰会。

刚才岳总跟我们介绍了,以佳怡为首的物流企业,他们怎么在接下来如何发展,怎么结合着这个时代的进步。对整个行业的发展,给出了很多很好的想法,也有很多建设性的意见。那么,我就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作为一个企业,我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企业物流跟物流企业之间的关系,这讲起来有点拗口,但实际上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所以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今天我们在互联网+这个时代,我们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在之前,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无限极是属于李锦记集团下面的一个公司,李锦记大家都很熟悉了,因为大家很多酱料,特别是做粤菜的都会用到李锦记的产品,无限极是在李锦记集团下面新成立后不久,在90年代成立的,我们主要生产了很多健康产品,到今天为止,我们形成了六大类产品,总部是在广州,这是大概跟大家介绍了一下。

一、我所经历的物流发展的四个阶段

首先今天大家可以回顾一下物流发展的一些阶段,为什么会讲这个东西,大家可能觉得1234很简单。但这个恰好跟我自己个人的发展经验其实很有一些相匹配的。

我是在2000年开始工作,在开始的时候在第一家企业里面是自己买车的,因为生产出来就要送给客户,慢慢因为中国经济发展了,变成是一个很多东西都供不应求的情况。90后的可能没感受到过,但我们这些人感受过。当年只要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绝对能卖出去,那时候中国很多没有物流,自己买车,自己养司机,自己去定做,但是这个情况很快改变,为什么?因为自己养车养不过来了,最后出现2PL,2PL是什么?更多可能是客户自己上来提货,他等不及,等不了你送货。这就产生了2PL。

在社会发展更好的时候,开始出现了第三方物流,大家开始各个企业外包了,把这些业务转出去,卖车,把人员分流,然后就找到第三方的公司,然后到今天,今天做什么,以京东顺丰为首的这些企业,打造出一些平台出来,他们来整合生态业态,进行上下游的一个整合。

所以这么巧,因为我在过去做过不同的公司,我自己也买过车,我自己运营过车队,自己也外包过那些业务出去,也经历过很多所有制经济,到今天我们开始也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就是我们要打造一个平台,就是第四方。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我也非常高兴有机会去经历整个过程。

二、传统的关系:你监督,我执行

1.一个重要工具:投标

就现在来说,我们其实企业跟物流企业分工。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几年,大家能否感受到,企业其实更多的是一个监督的工作,物流企业更多的是执行,在座的大家应该有很多感受,第三方企业我都要盯着它,我就要监督它,它负责执行就好了,总之我说什么你做什么,然后物流企业也往往以这个作为卖点,说无论你甲方,你的公司说什么,我都能做到,你说什么我就做什么,我反正不偏不倚把中心做到位,大家觉得这个就是一直以来存在的一种合作方式,我们企业跟物流,第三方的合作就是这样简单。

怎么来衡量这个服务做的好还是不好,对于甲方来说,对于公司而言,去看哪个部分,第一个,你服务做不做得到,你的成本有没有做。

很多时候大家都有过感觉,每个公司都会出现一个情况:每年都要做什么?都要做投标。投标的结果大家都会跟公司说,我们要考虑服务成本,但实际上最后还是看什么?还是看成本,所以这个基本上变成一个套路,我们在整个的操作过程中间就变成我们跟第三方的关系是因为你更便宜,在同样的服务情况之下,只要谁的价格低谁来,所以我们会出现说每人一投,我们甲方的假设更多在这里面,我们准备合同,准备两个月合同,再有两个月谈判,最后两个月转换供应商,半年就过去了,剩下的半年才会去执行,年复一年,因为这样的话大家都有工作嘛。所以这样循环下去,就变成了好像一种潜规则一样,变成一种套路在整个运作里面。

2.一切靠合同说话

然后所有的东西一言不合就拿合同出来说事,连合同第几条,第几款我们都讲的很清楚,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合同是用来干吗的?用来打官司用的,作为一个日常管理手段,这个我相信各家企业,各位同行都很清楚,今天我们大部分都用到上面去,装合同,拼价格。这个其实不是说他不好,他有他的很实在的意义。因为什么?因为对于企业来说,我根本不知道你外面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当我把这个业务包给你的时候,我除了用合同来约束你,我有什么呢?如果我不谈这个成本,我用什么东西来衡量你的水平呢?你的服务做的好不好,这怎么来衡量?唯一的办法是什么?不乱投,今天价低了干脆你来吧,明年有更低的人。

3.价格战让大家扛不住了

回帖
  • 消灭零回复
[打开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