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成功公式找到个人的1差异化战略

动态 未结 置顶 精帖
用户
悬赏:60飞吻

通过3个成功公式(找到个人的16种差异化战略)

善用理性的力量,很多貌似看不清、想不透的问题其实就变得可以把握了,这股力量就在我们体内,只是尚待开发。

在坐火车回家的路上,我给自己列了一个清单,想要证明接下来我会和以前不一样,接下来的生活会朝我所设想的方向发展,这是写作本文的缘起。

分为四个部分:

①一个问题。

②两种差异化。

③三个成功公式。

④我的差异化清单。

一、一个问题

1、你凭什么?

当我们踌躇满志,觉得这一次终于找到了未来的方向,这一次会有所突破时,总会有一个声音跳出来问:“你凭什么?”

你凭什么说接下来会和以前不一样?

你凭什么说这一次设定的目标会在未来实现?

你凭什么说这一次生活会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取得进展?

你的根据是什么?

你的这些根据像钢筋混凝土一样坚固可靠吗?

……

对于持续成长的人,他们会间歇性地认识到自己之前是个SB,也正是觉知到当下的自己与过去的差异,所以觉得未来会不一样。

有这种感觉的人说明自己在持续成长,是件好事,但仅仅停留在这样的思维深度和感觉其实是不够的。

面对未来,面对“你凭什么?”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像科学家一样,用严密的论证来证明自己到底凭什么,要知道电脑、互联网、飞机等等之所以出现,都是建立在这类坚实如混凝土的论证基础之上。

当论证基础足够扎实时,我们的上层建筑才更可能突破原有格局而不脆弱坍塌。

一个人的观念和理性思考能力是其发展的基础,因为观念会决定行动,而行动会决定命运。

把复杂的问题拆解到1+1=2、A+1>A一样清晰可靠的根据,只要1+1=2、A+1>A没有错,那么自己的整个想法就不会错——只要我们用同样的精神去论证,说不定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奇迹。

2、本质的本质。

拿起一杯水给自己喝,是否能实现这个目标?

这个问题对正常人都是显而易见的,但面对人生中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目标时,人们就会丧失这样的判断力。

对很多事情的思考其实本可以像是否能拿一杯水一样清晰明了,但大部分人由于头脑中缺少相关的思维模型,在面对这种形而上的问题时,往往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想当然”的习惯。

因此,在思考“你凭什么?”这个问题时,比较理性的做法是,不要急着去解决问题,而是跳出问题寻找更多的视角或思维模型,“凡事不直接解决问题,而是退回去找解决方案背后的方法”,不要老说“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而是问“本质的本质是什么?”

二、两种差异化

1、和曾经的自己的差异化。

和自己的差异化,就是要明白当下的自己相比过去的自己究竟在哪些方面是有所改变的?

因为,你不能试图用同样的方法得到不一样的结果,问题不能由导致问题的思维方式解决。

如果你不能很清晰地说出自己究竟在哪些方面改变了,你凭什么说接下来事情会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如果这些改变的坚实性并没有被充分证明,你也不能说接下来的事会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

2、和大众的差异化。

在商业上,如果你和大众一样,那么数量众多的竞争者就会冲进来让你无利可图,所以单单“正确”可能是没有价值的,只有“特立独行且正确”才是有价值的。

我们不能只盯着“蛋糕”这一个因素,“竞争”或“如何避开竞争”这一因素是我们必须纳入思考框架来仔细考量的。

进一步推论,什么样的人能做到“反共识但正确”?

这些少数派凭什么能够把握供不应求的“稀缺性”来发财?

我认为答案只有一个:他们懂的比一般人多。

他们之所以能够把握“反共识但正确”,原有在于他们掌握了信息优势。

而人获得新知的渠道无非三个:

①通过看书等方式,学习获知。

比如巴菲特、查理芒格、比尔盖茨等等都是著名的学习机器,你知道的他们都知道,你不知道的他们也知道。

②通过自身经历,体验感知。

比如20年前去韩国见过房地产走势的人,就能判断中国房产未来的走势,没有见过的人往往充满了怀疑和不确定。

③通过逻辑推知。

在给儿子的信中,洛克菲勒说,富人的精神状态像狮子,而穷人的精神状态有点像绵羊。

一个人头脑里的观念系统会决定他看待事情的方式和反应模式,人们常说,富人和穷人最根本的差别在于观念的差别。

两个同样聪明的人,会因为观念系统不一样,导致不同的想法和逻辑,不同的想法会导致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行动导致不同的命运。

有经验的人能够洞察一个人内心的底色,看清一个人的内心到底是大树还是小草,一个人内心的种子是小草,他就会慢慢长成一株小草,一个人内心是大树,他也会慢慢朝着大树的方向演化。

三、三个成功公式

1、吴军的成功公式:①成功=成功率*做事速度*事情的量级。

这个公式背后其实隐含着这样一种模型,做事就像挖金矿,你在有限的时间里,挖出的金子数量取决于成功率、效率、量级这三个要素。

2、刘润的成功公式:②成功=能力*效率*杠杆。

刘润和吴军所说的内容其实是一样的,“能力”对应“成功率”,“杠杆”对应着“事情量级”。

能力和成功率是对一件事基本面的把握,能力越强,基本面把握得越好。

例如颠球1000下,对罗纳尔多来说是高成功率的,他有能力把握这件事的基本面,但对我来说则是低概率的,因为我没有能力把握这件事的基本面。

把吴军的“成功率”,或刘润的“能力”的进一步拆解,就得到李笑来的成功公式。

3、李笑来的成功公式:③成功=能力+运气。

这个公式说明,事情成败不能单单看能力,世界上的事情分布于能力和运气两极之间。

有些事可以完全靠能力做成,比如拿一个杯子喝水、罗纳尔多颠球500下等等。

有些事几乎完全靠运气,而和能力关系不大,比如买六合彩中奖、不小心被天外陨石砸中等等。

还有大量的事是介于能力和运气的

回帖
  • 消灭零回复
[打开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