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如何做好需求管理?掌握这6步,拉近用户的距离

动态 未结 置顶 精帖
用户
悬赏:60飞吻

产品经理如何做好需求管理?(掌握这6步,拉近用户的距离)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能否准确地分析用户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款产品的成败。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我们日常工作中接触到最多的就是收集需求、分析需求并通过这些需求不断打磨、完善产品。那么能否准确地分析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款产品的成败。对于一个真实存在的需求不仅能够给用户带来惊喜,同时也能够促使产品焕发新的活力,比如微信的摇一摇、微信红包等。

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需求的判定很大程度上来源与老板、客户或者自己拍脑袋确定,特别是to B的产品,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对于这种缺乏理论和数据依据支撑的需求,不仅会导致团队在开发过程中产生困扰和做无用功,而且随着需求的增加会渐渐将产品带上弯路,浪费公司资源,尤其在创业公司中,这将是致命的。

一. 分析需求来源,深度挖掘需求本质

认知需求产生过程

需求最初是人们对于某种东西感到缺失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当这种心理状态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然而然的想要去获得某个东西以满足这种心理状态,这个时候心里的欲望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选择性,当在现有环境中无法获取到这种明确的指向性来满足这种心理状态时,就会向产品提出这种需求。

从中可以看出需求的产生有三个步骤:

  1. 用户原有的需求——初始需求
  2. 用户认为的需求——经过自我加工后的需求
  3. 用户表述的需求——口述时表达出来的需求

产品经理接触到的需求大多是用户表述的需求,比如说在产品中增加一个会议功能、界面上增加一个搜索等等,用户在表述这些需求时,往往只会说出一些表面的、自己容易回答或者突然间想到的办法,但这些“办法”不一定是解决用户真实需求的最佳方案,所以我们要怀着好奇的心循序渐进的对本质需求进行挖掘。

举个老生常谈的例子:

老王房子刚装修完,想在墙上挂一些有意境的画,来提升自己的逼格,画购买完成后,这时想到该如何把画挂上去,按照自己以往的经验,需要在墙上打个洞通通过钉钩挂着,打洞需要用到钻头(刚好家里有个打钻工具),老王又急呼呼的跑商店购买钻头。

通过这组例子我们来看看用户需求产生的过程:

  • 用户原有的需求——将画挂到墙上去
  • 用户认为的需求——通过打洞的方式将画挂到墙上去
  • 用户表述的需求——我需要钻头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用户的本质需求是将画挂到墙上去,但由于用户自我认知表达出来的需求变成了钻头,如果我们按照用户的表诉给他提供钻头,虽然满足了老王的需求,但是其它用户呢?它们有可能也需挂画,但是否都需要钻头呢?

对于提出解决方案的用户,如果我们跟其反复交流,多问“为什么”,还是可以挖掘到用户深层的、本质的需求,因为解决方案不等于具体方案,我们还是要挖掘背后的原因,尝试去探索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WanLao:我要购买钻头

PM:你要用钻头来干什么?

WanLao:在墙上打洞

PM:好好的墙,为什么要打个洞呀?

WanLao:我房子刚装修完,想在墙上挂些画,所以需要在墙上打洞,将画挂上去。

PM:哦,你是要挂画呀。

通过上门例子可以看出老王真正要的是如何将画挂到墙上去,而不是要钻头,所以只有真正挖掘出用户的本质需求,才能如实的去判断需求、分析需求从而做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 分析需求提出方所属的目标用户群

每个产品都有其特定的使用人群,按照其重要程度可以分成核心用户、次级用户、边缘用户。按照行业发展规律,核心用户是这个产品的主要用户,每个产品经理在做产品时也都是牟足了劲的去满足这些用户需求。

那么为什么分析需求时要去判定提出方所属的目标用户群呢?

一方面,明确目标人群可以使你更专注于服务某一类特定人群,提升这类人群的满意度,你的产品也更容易获得成功,另一方面目标用户的环境和使用场景更符合产品定位。

举个例子,某个公司的安全移动办公软件:

  • 核心用户(70%):政务、企事业单位人员
  • 次级用户(20%):普通企业
  • 边缘用户(5%):其它人员

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经理应该更专注于政务、企事业单位人员提出的需求,一是通过目标用户提出的需求不断去了解目标用户真实的办公环境、使用习惯,将自身融入到他们的环境中,二是这部分人群对公司更有商业价值,符合公司的战略定位。

但也不能说次级用户或者边缘用户提出的需求我们就不去思考,有可能他们提出的需求是产品核心功能所欠缺的,不能一概而论。

三. 分析需求提出方的使用场景

大部分时候,用户的需求并非是一直存在的,只有当某一场景出现时才有这个需求。同样,在需求挖掘过程中,我们会从用户的描述中获取到他所谓的使用场景,通过该场景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到用户是在“什么环境下”想要干什么,比如上面例子的老王:老王在“刚装修完的房间的墙壁上”通过钻头打洞的方式将画挂上去。

他的使用场景是在“刚装修完的房间的墙壁上”,这时候产品经理就可以通过目标用户群的特征、行为习惯来判定当前场景是否靠谱、是否普遍存在、在整个产品过程中什么时候会促发这个场景,老王可能是因为家里有打钻的工具才想到通过打孔来挂画,但是对于其它用户来说,我为了挂个画就去买一套打孔工具吗?显然这代价有点太大了。

用户所提供的使用场景是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所产生的,我们在分析其使用场景过程中要去判定该场景的促发条件,这个条件在现有产品中是否经常是高频的,或者促发这个条件所需的代价有哪些等等。

四. 评估需求所在用户量有多大,使用频次如何?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与用户沟通交流之后,发现很多需求都是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下才出现这样的需求,前面我们分

回帖
  • 消灭零回复
[打开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