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群宝谈:社区和社群的关系与区别

动态 未结 置顶 精帖
用户
悬赏:60飞吻

社区和社群的关系与区别

谈到社区和社群就不得不提一下社交,因为两者的主要的区别就在于社交的深浅。

简单的说,社区是因为某个点把我们连接在一起了,但是我们并不一定深入的发生关系,我们彼此还很纯洁,可能互不认识。

而社群则是因为一个或者多个点把我们连接在一起了,我们被彼此的气质打动,深入的发生了关系。这种社交行为便造就了社群。

以具体的实例来说就是,你买了某手机,然后你进入某某手机社区,此时你跟其他的用户的唯一关系和连接点只是你们共同购买了此款手机。

这一群购买了同一款手机的人组成了社区,然后在这个社区里,有一群人喜欢玩游戏,就组成游戏群组,探讨游戏攻略。

而有一群人喜欢看电影,便组成电影群组,讨论点评电影。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一些关键词你自己组合思考下便明白,“小区、小区里的住户、小区里一群跳广场舞的大妈”。

社群和社区相比,用户拥有更强的归属感,更活跃,互动频率更高,UGC输出质量更高更多。但是传播慢,所以一般社区里面都叫游戏资源组,电影资源组,引导用户将UGC内容输出到社区里面来。

虽然从举例这看来,似乎社群只是生长在社区下面,但实际上社区和社群是双向的。可以先是从某种产品形态的社区下面分裂出社群,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社群聚合发展出某种产品形态的社区。

总的来说,社区空间更大,社群圈子更小,社群内用户更有归属感,更活跃,互动频率更高,UGC输出更多,其稳定性和凝聚力远超社区。

同时社群的意见领袖有更强的号召力,社区和社群彼此可独立,也可共生。

你的目标与用户的所得

当你准备创建一个社群时,你要确定你的目标,你想要什么?也要明确用户能得到什么?

你想要什么?

只有当你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在运营中你才能准确推动用户做这些事,并且这些目标要细化一点。

你可以在给老板汇报中只说活跃,留存、UGC怎样,但是你自己必须细化你的运营目标。

用户能得到什么?

不管任何形态的产品社群或是QQ微信群之类的,用户必须明确知道TA能在这得到什么,这是用户最关心的。最好的方式是把你想要的东西隐藏在用户能得到的东西里面,而不是简单的把你的目标告诉给用户。

因为你要明白,当一群人在一起,绝对不只是表明上的所谓交流,而是改变、提高、获得什么。你必须给用户一个正能量的借口,让用户认为这样做是有益的。

如何玩转社群?

如何玩转社群?社群的运行需要一套玩法和一套规则,前者引导你应该做什么,后者规定你不能做什么。

明确你的目标和用户的得到之后便可以开始玩了,所谓自编自导自演自玩,玩得好就算自慰,玩不好就算自残了,自玩是很多产品冷启动时的必须手段。

一方面实际测试一番产品,一方面先营造好氛围,或者示范玩法等等。而在社群的运营当中,若你的目标是得到活跃,高UGC。那么你就需要设置一套“标准动作”,引导用户去完成这些动作,以达到你的目的。

当然在前期,这套动作你随时做好调整优化的准备,因为前期你并不能百分百摸准用户,你引导用户的动作只是你经验的预判或是逻辑的猜想。

当你运行一段时间后,或者你直接接手的是一个已经上市一段时间的产品怎么做?这时或多或少有一些活跃用户,找到他们,分析他们为什么活跃?

追踪他们的活动轨迹,了解他们的行为,进一步再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建群宝,了解他们的共同属性,一方面通过“标准动作”即运营手段,如活动、任务、功能等等,引导普通用户完成这套动作。

另一方面,互联网也适用二八原则,很多用户都是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不管你怎么调戏勾引挖苦鞭打就是不言不语不行不动,如此一来还不如直接找到跟活跃用户有相同属性的人。

既然是实操,在怎么玩这一点上,更多的是设计“标准动作”,下面就说下在社群中,设计哪些“标准动作”如何驱使用户。

设计“标准动作”一方面是让用户去做你想他做的事;另一方面,也是告诉用户:我如何达到目标,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目标营造外部或内部冲突,构建使命

社群不是找一群人在一起,而是在一起之后这群人做某件事,很多人都忙于拉一群人,而忘了让这群人做什么,所以我们需要设定一个目标,并构建使命,凝聚所有人去做一件事。

所有的使命其实都源于外部和内部冲突,所谓外部冲突是指理想环境和现实环境的冲突,内部冲突指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

当然最好是内部与外部冲突都有的目标,这在在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影视剧小说什么也常见。

总之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尽量同时设定外部和内部冲突,构建使命感,让用户更有凝聚力的去做一些事。

搭建社群运行的人员组织架构

其实不同类型社群内还存在一些其他类型的核心人物,这里就只说说大部分社群内的主要角色,这些角色真要分类大致可以分为6类:

一、组织者:负责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也是群内的活跃分子,一般都是群主或管理员;

二、能力者:对某些领域有深刻认识,在圈子有威信和影响力的人;

三、善谈者:或是插科打诨,或是话题深刻,这类人是群类话最多的人,也是社群最为需要的人;

四、求教者:来找药吃的人,提出各种疑惑;

五、围观者: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时常潜水,偶尔冒泡;

六、挑战者:入群后并不认同群内的价值观,对群管理和交流内容提出不满的人。

在6类中先说一个重点,就是挑战者。社群是一群臭味相投的人,道不同不相为谋,遇到这种刺头你要明白这不是现实,社群没有太大约束力。

遇到挑战者,以我血的经验来说,别手软,别想和稀泥。早日送他飞机票为好,不然将严重破坏群内环境。

在这6类人中,在建群时就考虑要找到的是能力者和善谈者,善谈者撑起群内活跃的气氛,能力者撑起社群价值的门面。

回帖
  • 消灭零回复
[打开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