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运营怎么做?(详解线上消费金融运营之道)
立春之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恼人的新冠病毒正在逐渐远去。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我们经历了可能是近百年来最特别的一个春节,商场关门、餐饮停业,原本走亲访友的日子,全民宅在家中,更是有地区打出了“今年上门,明年上坟”的标语。经过了“史上最长”春节假期,最近全国各地开始有序复工,然而疫情之下,各行各业毫无疑问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消费金融也不例外。
按照展业模式,消费金融的产品形态大致可以分为线下和线上。这个冬天,租房、线下教育、健身、医美等行业损失较大,受此影响,线下消费金融业务,特别是依托于这些场景的消费金融业务也受到较大影响。相对来说,线上消费金融业务虽然也面临着客户还款能力变弱,风险压力突增等不利因素,但从长期来看,其抗意外风险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可以预期的是,疫情过后,原本主打线下的消费金融公司将不得不重新审视业务模式,转向或部分转向线上将是大势所趋。那么,线上的赛道情况如何呢?
打开APPStore的财务榜,Top100中借款类APP竟然多达49个,占比49%,而Top150中这一比例更是达到52%(3月4日数据),而在几个月前,这一比例才不到30%,那时的财务榜还是手机银行们的天下。
在APPStore财务榜中,消费金融公司共有6家公司的8款产品入围Top150,分别是马上消费金融、招联金融、捷信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和中原消费金融。不管是排名情况、入榜公司数量还是入榜产品数量,都可以看出消费金融公司在全域消费信贷市场上所占比重还较小。
作为持牌的正规军,消费金融公司毫无疑问拥有着金融的最大优势:牌照优势。但从另一方面,牌照优势并不能直接帮其在已是一片红海的线上市场占多少便宜,毕竟,用户的心智并不能直接理解牌照的含义。相反的,消费金融公司因为大多脱胎于银行,天生缺少互联网基因,不管是组织架构还是人才结构都与互联网产品所需差距较大。这使其在线上产品的研发、推广和运营方面不占优势。
那么,线上消费金融产品应该如何获客和运营呢?消费金融公司在自营的线上产品端应该建立怎样的组织架构?
(本文只关注消费金融机构自营的线上产品,由于助贷、联合贷等渠道合作产品受制于合作方的入口、流量、运营资源位等诸多因素,本文暂不做讨论。)
一、线上消费金融产品的产品形态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产品矩阵一般由APP、小程序(微信小程序、头条小程序等)、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H5全流程构成。
Copyright ©2015~2025 www.kingtall.com 网站ICP备案号:粤ICP备140017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