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寿险渐行渐近,寿险顾问营销时代来临

动态 未结 置顶 精帖
用户
悬赏:60飞吻

秋风瑟瑟下,保险业江湖再起波澜,

近期,一则消息震煞保险圈。中国保险市场的两位带头大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设立互联网寿险公司的消息不胫而走,围观者众。

实际自2013年开始,互联网保险在国内已试水多年,只是均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这次寿险行业两大巨头入场,是否意味着寿险市场渠道将面临惊涛骇浪的剧变?这还有待观察。

但值得关注的苗头已然出现:如700度、随身宝典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保险中介平台悄然崛起。阿里、腾讯、百度等以流量为基础的互联网公司进场布局。极大地刺激了寿险行业的焦虑感。

在老戴看来,推动行业进步的从来都是科技的进步,国寿、平安的入场将加速寿险营销变革时代的来临。而大概率会发生的是:真正客户需求导向的顾问式营销,将成为新时代的特征。

传统渠道显现疲态

在中国保险行业过去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保险代理人制度至关重要。早在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最先将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引入到中国,一举打破了此前的保险销售体制。

1994年,中国平安从中国台湾地区引入“个人保险营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个人寿险业务,由此,保险代理人制度在中国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人身险销售的“统治地位”。

国内最大的两家寿险公司,平安人寿个人业务的保费收入中,代理人渠道占比88%;中国人寿的保费收入中,个险渠道占比76%。

代理人制度走到今天,已显现疲态,从2017年开始,保险代理人产能徘徊不前。

国寿、平安这两家都拥有庞大的专属代理人团队。其中,中国人寿144万,平安寿险142万,两家加在一起占比超过行业的3成。

“今年,平安代理人队伍几乎没有增加,因为我们正在对代理人队伍进行调整。” 中国平安副董事长孙建一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方面寿险营销,科技手段的进步必然会取代一部分代理人,但至于会取代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观察;而另一方面,代理人队伍本身如何优化至关重要,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提高素质,提高产能,发挥综合金融的优势,提高代理人的收入。

数据显示,平安8月个险新单增速转负,包括今年人力增速放缓及高基数,都是其原因。

金字塔式营销模式弊端凸显

传统的寿险营销一般是从缘故开始。但开拓缘故单实际并不容易,随着这些年来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信息沟通日益便捷,前期获客、储客变得很鲡有增加,因为我们正在对代理人队伍进行调整。” 中国平安副董事长孙建一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方面寿险营销,科技手段的进步必然会取代一部分代理人,但至于会取代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观察;而另一方面,代理人队伍本身如何优化至关重要,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提高素质,提高产能,发挥综合金融的优势,提高代理人的收入。

数据显示,平安8月个险新单增速转负,包括今年人力增速放缓及高基数,都是其原因。

金字塔式营销模式弊端凸显

传统的寿险营销一般是从缘故开始。但开拓缘故单实际并不容易,随着这些年来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信息沟通日益便捷,前期获客、储客叚

回帖
  • 消灭零回复
[打开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