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社区、社群及社区社群电商

动态 未结 置顶 精帖
用户
悬赏:60飞吻

这篇文章的主题和逻辑,主要是下面5点。

(一)社区社群的过去与现在

2006年3月,一部关于明朝历史的小说在网络社区上以连续发帖的形式开始连载,作者用大白话说明朝历史,几个月后网络上竟然迅速掀起一股明朝热。这部小说的作者叫当年明月,他在这个网络社区上连载的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因粉丝传播太快,迅速窜热,后来又陆续出版成书,一时间风靡网络界和出版界。

彼时,乔布斯的苹果一代还没有横空出世,智能手机还没有发布,互联网还处在个人电脑上网为主的PC时代。很多人第一次接触网络,还是在某个网吧,上网第一件事是登陆QQ.

与此同时,一部叫鬼吹灯的盗墓题材小说,也开始在这样一个网络社区上首次连载,并快速吸引到一大批读者和粉丝前来膜拜。这其中有个鬼吹灯的粉丝,嫌作者在该网络社区上更新太慢,竟然在社区上发帖,表示要根据鬼吹灯做亲自另类更新,并起了新名叫《盗墓笔记》。

一直持续到今天,网络社区上关于《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的话题,依然络绎不绝。

彼时,除了《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儿》,在当时的网络社区这片火热的土壤上,陆续走出了很多网红小说和名人,如《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的作者慕容雪村,《鬼吹灯》的作者天下霸唱,《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的作者孔二狗。其实,还有当年红遍网络界的芙蓉姐姐、奇葩小月月。当然,还有艳照门事件……

这一年的3月,在当时火热的网络社区上,还有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一出来就在社区上发了个帖子,扬言用一周时间黑掉这个用户量庞大的当红网红社区。果不其然,社区管理员设下重重防火墙也未能阻止这个少年的黑客侵犯。这还不算,这个后来自称朽木的少年,竟然在当年8月,又凭一己之力,黑进了当时用户量如日中天增长的腾讯服务器后台,并盗取了今天腾讯创始人小马哥的5位数QQ号。

至此,这个ID名叫菜霸的少年,开始在网络社区的江湖上流传。

当时的网络论坛社区,一时间成为各路网络八卦红人最旺盛的生长土壤和聚集地。

这些在今天看来已经淡出历史,甚至许多95后朋友都没有听说过的网红事件,都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网络社区——天涯社区。

天涯社区,诞生于1999年。而1999年,阿里巴巴刚刚创立,QQ刚刚出来没多久,国内的互联网还在萌芽。

此时,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典故的天涯社区诞生。几年后,这种以论坛发帖为主的各种网络社区开始流行。除了走在最前面的天涯社区,齐名的还有猫扑社区、社区、西祠胡同,后来的百度贴吧……

这种可以由用户来自主发布公告和帖子,吸引一大堆粉丝和用户在下面来自由围观和讨论的形式,一时间吸引了大量的人群活跃和聚集互联网社群,这就是早期的网络社区,也被称为论坛和BBS社区。

那时,人们在网络上发声,主要还是以发帖子的形式,版主被称为楼主。而围绕版主和一个个主题帖的这种社区,被称为BBS社区。BBS社区是早期人们重要的娱乐与信息来源。发布帖子和围观版主的人,是最初的国内网络社区居民。

这是属于台式电脑和个人电脑的PC时代的社区,BBS社区。而社区的概念,在还没有网络之前,人们对他的印象,好像都还是局限在线下的城市社区。在网络和论坛开始流行后,社区范围开始转移到网络上。

2006年前后,很多明星和网民已结开始把每天的想法,以类似日记的形式放在一种叫博客的网站社区上,一种以网络日志形式为主的部落社区已经热起来。

大概还是2006年前后,除了新浪微博,相继有大量的垂直网络社区开始诞生,他们大部分专注在一个领域。所有的评论和内容,都是由用户来生产和提供,他们要么主打电影书籍分享,要么主打体育或者财经和购物分享和聚集,如豆瓣、小红书、虎扑社区、宝宝树、雪球财经。

2009年后,移动互联网开始在国内兴起,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让天南地北的人们快速的连接和聚集,社群的概念也开始越来越热。以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粉丝为载体的的社群开始兴起。

2012年,微信公众号上开始流行一个“每天坚持六十秒的男人”,叫罗振宇,人称罗胖。他每天早晨六点二十左右,会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一段60秒的语音,一秒不差,并且打造了一款叫《罗辑思维》的知识型视频脱口秀。半年内,由一款互联网自媒体视频产品,逐渐延伸成长为全新的互联网社群品牌。

罗辑思维诞生后的2014年,一个在传统的新华社工作了13年的财经记者,开始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推出一个叫吴晓波频道的财经号,几乎每天用通俗易懂的话和视频脱口秀来话说财经,这迅速吸引到超过50万8090后年轻粉丝。

这种因为共同兴趣和价值观更紧密聚集起来的粉丝和群体,被称作社群。如果把微博比喻为一个喧闹的广场,公众号则是一个稍微安静的客厅,订户因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聚合到一起,主人和客人可以互相选择,在一定的规矩下互动,慢慢形成一个具有类似价值观的社群。

而社群,它比社区的范围似乎更小,连接更紧密和彼此更认同。此时,网络上关于社群的品牌越来越多。

时间一转眼到了2018年,社区的形式依旧在不断更替,许多当时当红网络社区已经消失,而新兴的网络社区还在活跃。这一年,有大量的创业公司火速上市获得融资。同样,2018年被很多媒体称为资本寒冬,但依然有许多以社区为主的公司获得了融资。如虎扑社区宣布获得6.18亿元新一轮融资,小红书完成阿里领投的3亿美元融资;宝宝树宣布引入阿里投资,雪球宣布获得蚂蚁金服领投的1.2亿美元D轮融资;知乎宣布完成2.7亿美元E轮融资……

从1999年到2018,时间飞逝,这是属于社区和社群飞快的过去和现在。

写到这,很多朋友会想起印象中最开始的社区,其实是地理位置上的小区。为什么有了网络后,网络也被称为社区了?社区不是线下的城市小区为主吗?那么,今天的社区、社群、社交,又出现了什么新鲜现象呢?

(二)当电商与社区和社群结合,发生

回帖
  • 消灭零回复
[打开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