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孙宏超编辑 | 范晓东
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乃至中国传统品牌生产商,正一起进入一个最好的电商时代。腾讯《深网》将推出《第二次电商盛世》系列报道,从技术、流量、营销、供应链、商业模式等角度,解读电商行业游戏规则的更替和升级。
2016年,阿里巴巴宣布成立“协助商家上市办公室”,意在支持阿里巴巴商业体内的淘品牌们加速登陆资本市场。
这个中国商业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机构,源自于三只松鼠、韩都衣舍等10家淘品牌们的联名上书。在与阿里巴巴的沟通中,他们希望阿里巴巴可以帮助商家准备上市前的相关资料,并牵头帮助这些品牌电商企业,与证监会、交易所进行沟通,协助券商完成对商家的访谈和数据尽职调查,以及与其他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品牌电商企业之间搭建沟通渠道。
有数据显示,在当时有近百家淘品牌或淘品牌相关企业提出了上市申请,总市场估值超过千亿元。
在中国电商二十年的发展历史上,“淘品牌”和阿里巴巴、京东、当当、拼多多等知名电商平台一样,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批蚂蚁雄兵们乘着中国电商行业发展的春风蓬勃生长,在懵懂蓝海中奋力搏杀,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脱颖而出。与此同时,新兴淘品牌们也在反哺平台,最初的淘品牌给淘宝带来了无可估量的品牌保障。
一位资深淘宝卖家郝思对《深网》表示,“当时重要的品牌都视电商渠道为‘下水道’,而淘品牌们则让消费者们意识到,电商平台上也有成熟的品牌。”
平台方与创业者互相成就,像童话一样美好。
但这样的美好终将过去,随着传统品牌、大厂商、大渠道商开始意识到电商渠道的威力,那些主动拥抱电商平台且底蕴更深的玩家们开始占据电商舞台中央位置。
在云计算等新兴业务产生收益前,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核心盈利一直来自于基于流量分配的广告营销模式:淘宝上的中小卖家以多而全、自发性的模式去吸引活跃消费者的流量,天猫上的大品牌则负责用高价来购买那些优质流量。如果将阿里巴巴视为一个流量的销售渠道,那么供货商就是淘宝小卖家,消费者则是天猫、淘宝甚至聚划算里的大卖家,利润自然归渠道所有。
多年后,淘品牌终于和阿里巴巴从唇齿相依走向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曾经双方携手前行的主战场双十一,占据排行榜前列甚至能够进入榜单的淘品牌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则是,优衣库、波司登、太平鸟、Olay等传统品牌。
“有钱,自然有流量倾斜,有流量倾斜自然就有销量。”郝思进一步对《深网》表示,自从第一届双十一卖爆以后,就意识到阿里巴巴已经变成了大玩家的世界,“草根创业的机会窗口非常短暂,错过了就要等待很久。”
有代运营公司从业者对《深网》表示,淘品牌最擅长的是网络营销优化,比如低价购买关键词或对趋势的提前判断,但
Copyright ©2015~2025 www.kingtall.com 网站ICP备案号:粤ICP备140017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