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是用户拉新的重要手段,获客成本低,而且用户精准、转化率高。但是社群运营并不仅仅是拉人头、发红包那么简单,维持社群的活跃和促进用户转化是一门大学问。社群运营如果不得要领,往往很快就会从热情高涨到揠旗息鼓。
笔者将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来分享关于建设用户社群的几个经验。
社群的本质是一群有着同样目的的人在一个群内为了同一件事进行交流,用户加入社群也是基于某个目的,比如“PPT学习群”是学习PPT技能,“钱大妈内购群”是为了每天领钱大妈的优惠券。
我们在做社群运营的时候都会首先对社群进行定位,然后根据社群定位进行话题和内容的规划。但是很多人却往往将社群定位的很宽泛、不聚焦,导致社群的话题太广、不明确,最终无法保持社群的活跃。
我曾经加入过某第三方营销平台创建的“运营交流群”,群中都是这个平台客户的运营负责人,有几百号人的规模,一开始的时候群主每天会发起一些话题讨论,有一部分群友会参与讨论。但是半年之后由于活跃度很低,群主发起讨论的热情也减退,这个群就几乎销声匿迹了。
为什么类似于“运营交流群”和“运营学习群”这种社群活跃不起来?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群的定位太宽泛、不聚焦,没有集中在具体业务上,群主不知道每天该输出什么内容,用户也不知道在社群中能获取什么。运营的概念本来就很广,进群的人虽然都是干运营的,但是每个人关注的运营业务可能都不一样,如果群里讨论的话题不是自己关注的,那么很快就会对这个群失去兴趣。
假如将“运营交流群”拆分为“新媒体运营群”、“短视频运营群”等若干个以具体业务为话题的社群,并以这些话题去运营这些社群,我相信效果可能会更好。
因此,社群的定位要聚焦单一目的、话题集中,才能汇聚起有同样需求和目的的人在一起形成讨论的氛围。
在我的工作中就有这样的经验。我们曾经先后创建“港股通交流群”和“AiPO-数据交流群”。前者的定位是交流港股通市场的投资经验和心得,后者是港股新股的数据和资讯分享。
从话题范围来看,“港股通投资”比“港股新股数据”的范围要广很多,范围大了反而不知道该聊啥,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个群没有持续的话题、活跃度不高,用户数维持在100多个就上不去了,而且聊天的内容也是以闲聊为主,没有太多有价值的内容。<
Copyright ©2015~2025 www.kingtall.com 网站ICP备案号:粤ICP备140017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