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和它的8次历史转折了解不一样的百度

动态 未结 置顶 精帖
用户
悬赏:60飞吻

百度和它的 8 次历史转折(了解不一样的百度)

创业就像一列过山车,经历一番又一番颠覆;在尚未到达下一个转折口的时候,你永远不要动摇。命运的转折是从当下的这一秒开始的,不要怀念过去,幻想未来,虚度现在。

作为一个老百度人,在20周年的时候写一篇百度,是心心念念的事情。但仔细想来很难切入,百度很优秀,但百度历史上也有很多不够明智的决定。但是,更有意思的,很多彼时正确的决定,到了后来却成了败笔,许多彼时的错失,后来倒成了成就。所以,写一篇《百度的十大胜利》或者《十大失败》都是没有意义的,胜利和失败都不是绝对的。

所以我选择了“转折”这个词,百度的每一个对或错的决定之后,就伴随着转折。虽然一直坚持信息分发阵地,但百度仍是一个转折点很多的公司。这说明它仍在不断的坚持试错,拥抱变化。当然,每个转折都有收获也有煎熬,但无论是笔者本人,还是那些我熟悉的百度老员工们,都没有在李彦宏身上嗅到颓唐的气息,他的平静在20年前可能是一种修养,现在已经成了本能,他是一个始终坚定的人。

第一次转折:从B端到C端,活了下来

很少有人去研究,在美国从事搜索引擎一线研究的李彦宏,为什么会回国搞出一个ToB的商业模式。

在美国,在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搜信)公司工作期间,李彦宏创建的ESP技术成功应用于INFOSEEK/GO.COM搜索引擎中,这两个引擎都是ToC的。

笔者研判的结论是,第一,百度在美国有ToB业务的对标对象,那就是Inktomi,这家公司为Yahoo!等提供搜索技术,它的股价最高到了243美元;第二,百度在最早设计自己的商业模式的时候,对自己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建立庞大的C端流量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优秀的收入模型,缺乏足够的预判;相反,而向B端收费的想象力空间虽然小很多,但却是真金白银。

百度在2000年6月,正式推出中文搜索引擎,但这个时期,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服务而获利。百度这种模式的第一个客户是硅谷动力,一家IT网站,服务费是8万美金。更广义上来讲,百度的客户,是一些大型中文门户网站,如搜狐、新浪、263、TOM等。

当时,这些公司大多还在使用老式的搜索引擎技术,体验很差,因此对百度带来的搜索技术非常看好,它们大部分在6个月内陆续成为百度的客户。到2002年,百度向超过80%的中文门户网站提供搜索引擎技术服务。

然而,在搜索引擎的超级商业模式,也即“竞价排名”落户中国以前,绝大多数的门户只是把搜索作为一种附加服务,或许也会收取一些排名费用,但数量很有限。加上那时候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商业化的能力都不强,所以它们付给百度的服务费,每家一年不过几十万美元。也就是说,百度依靠提供技术服务的年收入,最多维持在700万~800万美元,发展空间很有限。另外,这种模式对门户网站具有很强

回帖
  • 消灭零回复
[打开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