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留存分析真的不难(只要能搞清楚这3个模型)
什么是用户留存
进入互联网下半场后,互联网流量竞争愈发激烈,获客成本不断提升,企业不可能无限制的投入成本拉取新用户,那么最大限度的保证用户的留存就变得异常重要。
怎么理解留存呢?想必大家小学一定做过“蓄水池”的题目。一个游泳池,有一个进水管,灌满水需要X小时。有一个出水管,放完一池子水需要Y小时。问如果两个水管一起开,几小时会把池子的水灌满。小时候觉得出题的人太傻了,怎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进水管出水管一起开。但长大后,特别是在互联网行业,发现这样的事情太普遍了。用大量的成本去获客,但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用户留不下来,最后白忙活一场。对比来看,进水管就好比获客,出水管就好比用户流失,池子中的水就是留存。当进水管的水量有限,出水管的水量却越来越大,留给自己只能是一个空池子。中国有个歇后语叫做”狗熊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也可以用来形容这种场景
为什么说留存重要呢?曾经有个数据分析产品公司模拟过这样一个场景:
假设有2个产品A和B,两个产品每周都能获取100位新用户,新用户的次周留存率都是60%,往后每周B产品的留存率都要比A产品高2个百分点。这样经过 29周,A产品的用户仅有700位,B产品的用户却达到了1400位。
是不是非常令人吃惊。对比两种情况,他们的拉新量一致,留存率仅有 2% 的区别,但是 29 周之后,用户的比例竟然变成了 1:2。也就是说大约半年后,产品B的用户就是产品A的两倍。这组对比数字形象的说明了用户留存的重要性。
所以说现在的企业越来越关注留存,很多运营或者产品的负责人,一年核心的KPI就是提高3%的留存率,看着3%这个数字不高,但却能带来巨大的收益;但话说回来,别看3%这个数字不大,但想提高也并没有那么容易,这里就需要科学有效的分析,找到合适的留存分析模型。
留存分析模型
多长时间算留存,怎么样才算留存,这个因业务类型而异。就拿滴滴来说,他的用户分为B/C两端。对于B端用户,也就是司机,开车是职业,所以是一个高频的行为。留存时间窗口的选择需要短一些,次日留存,3日留存,7日留存等。而对于C端用户来说,打车只能算是一个中频行为,天天打车的用户毕竟还是少数。留存的时间窗口就可以从7日开始算,也就是7日留存,14日留存等。
留存分析模型重点在于对用户的分群,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留存情况,找到差异,定位解决问题:
模型一:新老用户同期群分析(Cohort Analysis)方法
同期群,看着3%这个数字不高,但却能带来巨大的收益;但话说回来,别看3%这个数字不大,但想提高也并没有那么容易,这里就需要科学有效的分析,找到合适的留存分析模型。
留存分析模型
多长时间算留存,怎么样才算留存,这个因业务类型而异。就拿滴滴来说,他的用户分为B/C两端。对于B端用户,也就是司机,开车是职业,所以是一个高频的行为。留存时间窗口的选择需要短一些,次日留存,3日留存,7日留存等。而对于C端用户来说,打车只能算是一个中频行为,天天打车的用户毕竟还是少数。留存的时间窗口就可以从7日开始算,也就是7日留存,14日留存等。
留存分析模型重点在于对用户的分群,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留存情况,找到差异,定位解决问题:
模型一:新老用户同期群分析(Cohort Analysis)方法
Copyright ©2015~2025 www.kingtall.com 网站ICP备案号:粤ICP备140017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