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顾客连接模式
无论制造型企业还是零售型企业,营销战略都包含5个模块或环节:目标顾客、需求辨识、价值定位、价值创造以及顾客连接。见图1。
“目标顾客”是指顾客的细分和定位。这里的顾客既包括企业交易的对象(往往称之为客户),也包括企业产品(服务)的使用者和消费者。在大多数情形下,这两者是统一的。“需求辨识”是指目标顾客需求特征的分析、体认和概括。“价值定位”是针对目标顾客的价值主张及价值形态设计。“价值创造”则是顾客价值生成、创造的内在机制,通常指企业的价值流(如制造型企业的研发、制造、销售)。“顾客连接”是指将左侧的需求和右侧的价值连接起来的中介和桥梁:一是使顾客产生认知的传播链;二是传递价值的渠道链。
下面,重点谈谈顾客连接模式。传统模式下,传播链的基本特征是大众传播。它有两个特点:其一,不区分传播对象,同一内容面向所有的受众;其二,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方向的,彼此之间没有互动和反馈。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是大家熟悉的电视广告、路牌广告等。
传统模式下的渠道链则是由多种经营形态—批发(分销)、零售—所组成的纵向流通体系。这一体系不仅环节多,而且多由制造商控制。换句话说,制造商(即品牌商)构建了垂直可控的渠道网络。深度分销下的掌控终端,是制造商(品牌商)渗透零售环节最有效的举措。
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前,传播之桥和流通之桥除零售终端场景两者叠合外,基本上是相互分离的:顾客认知和购买不同时发生;顾客认知和购买往往不在同一地点。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顾客通过微信、APP、电子商务网站等多种中介,认知和购买(从供给方角度看,则是沟通与交易)可以在同一时空下发生(没有时滞,没有位差),因此传播链和流通链产生了融合。原先的大众传播链和流通价值链交融成为顾客交互链;而流通价值链中的物流要素独立出来成为物流服务链。见图2。
所谓顾客交互,是指与特定顾客的沟通、交流、互动。其目的在于使顾客对产品(服务)以及品牌的价值、特性产生认知,使交易达成(销售实现)以及构建双方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与顾客交互的空间(场景)从传统的零售终端拓展为3个:一是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二是由目标顾客(包括老顾客以及潜在顾合。原先的大众传播链和流通价值链交融成为顾客交互链;而流通价值链中的物流要素独立出来成为物流服务链。见图2。
所谓顾客交互,是指与特定顾客的沟通、交流、互动。其目的在于使顾客对产品(服务)以及品牌的价值、特性产生认知,使交易达成(销售实现)以及构建双方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与顾客交互的空间(场景)从传统的零售终端拓展为3个:一是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二是由目标顾客(包括老顾客以及潮
Copyright ©2015~2025 www.kingtall.com 网站ICP备案号:粤ICP备140017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