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年来,“互联网+”大潮兴起,但在医药业界,大部分人还认为互联网仅仅是一个渠道,电商是销售渠道,是传统渠道的一个补充。但实际上,由于互联网的作用,营销角色之间的关系和营销对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O2O模式的实践加速了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进程,使得这种变化越发明显地体现出来。本文试图分析和预见这种变化,让无论是工业还是零售企业,可以提前做一些相应的准备。
零售的核心是消费者,不关注消费者,迟早要被消费者抛弃。笔者以此为视角市场营销案例分析,通过互联网这个放大镜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分析一下医药零售的铁三角的关系变化。
传统医药零售铁三角,消费者体验无人关注
传统医药工业企业在零售渠道营销的时候,经常提到“高空轰炸”与“地面拦截”相结合。高空轰炸就是凭借媒体宣传,传播产品、企业品牌,教育消费者,导入药店产生销售;地面拦截,就是通过各种利益传导,促进铺货陈列与店员的重点推荐,强化终端的转化率。由此,工业企业发明了很多模式:明星代言、高毛产品、终端带金、店员培训等。这些模式在以前很管用,是大部分迅速崛起的零售渠道大亨的致胜法宝。但是,随着消费者接触信息的多元化,尤其是互联网交流平台的广泛使用,他们对很多惯用的零售手段有了很强的免疫力,甚至到了反感的程度。这又是为什么呢?
笔者认为,在传统医药零售铁三角中,几乎无人关注消费者体验,这必然导致传统营销模式逐步走向破产。
媒体,无论是电视还是纸媒,充斥着单向的传播,广告一味强调“快来买吧”的信号;简单、粗暴、甚至惹人厌烦的传播方式,已经严重影响广告效果。
工业企业,在医院关注的是医生,在零售渠道则关注店员,将客户定位为医生、店员,而非消费者,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据研究表明,在互联网营销下,仅有11%的消费者完全听从医生的建议,更何况是听从药店店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和药学的辨识能力,对于何种病、吃何种药都有一个初步的估计。诱导,怕是越来越受到他们的抵触了。
零售企业,主要靠地理位置获得客户,依靠媒体和工业企业获得产品推广和销售,可以说,目前中国医药零售企业的服务能力基本还处于“PPT”阶段。
B2C电商模式下,铁三角有一半在关注消费者体验
医药电商B2C目前主流的模式是平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平台负责引流和技术服务,是舞台;零售企业是演员,负责使用平台提供的各种工具对消费者进行营销;对工业企业来说,目前没有多少接触消费者的机会,还是依托媒体渠道进行推广和宣传。
平台是互联网企业打造的
Copyright ©2015~2025 www.kingtall.com 网站ICP备案号:粤ICP备140017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