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社群是零风口时代的创新破局点

动态 未结 置顶 精帖
用户
悬赏:60飞吻

几年以前,一位美国朋友向我透露,打算在硅谷周边地区买房,他很快遇到困扰。

硅谷及周边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十分诡异,有些地方隔一条街,房价可以相差3倍。

如何准确给一套房子估价,挺麻烦的,不同房屋中介公司给出不同的数据、不同的说法,差异很大。买房子毕竟不是花小钱,稍有不慎,可能吃大亏。

怎么办呢?

有人告诉他一条经验:中国的房价主要取决于城市、地段,美国的房价主要取决于社区、社群。

一套房子所在的那个社区,你看社区停车场都停着什么样的私家车,汽车象征着这边住户的身份和品味;你看社区的孩子去哪里上学,小孩受教育情况反映了这边住户的愿景和层次;你看社区住户平时订阅什么报纸、杂志、专栏,代表他们的认知能力……

如果社区居民都是有身份、有未来、有很强认知能力的,那么这个社区就有了更高价值、更好前景,在这里买房只要是“贵得合理”,就是很划算的。

现今回头看来,这个判断是非常正确的,那位朋友不仅得到很好的房产增值收益,更是收获了生活品质和人际资源。

多年以后,社区、社群的商业价值在互联网上急剧发酵。

360公司CEO周鸿祎曾说过:“任何产品要有1000万用户做底子,这手牌就是胡打胡有理。”曾经,用户流量确实具有很强的决定意义。

现今,社区、社群的决定作用甚至要超过单纯的用户规模。

因为社区、社群凝聚了粉丝,如今的创业,基本上是粉丝经济——只要爱你的人足够多,你一定不会死。如果你开一个产品发布会,有八千人、一万人到场力挺,那么这就是乔布斯在美国的号召力。

那些铁杆粉丝跟你是同路人,长期跟你在同一个网络社区、社群里互动和分享,发生各种情感、观点的共振,这是你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

这里,笔者除了想阐述社区、社群的重要商业价值,更主要是,探察最近半年的一些微妙进化。

社群与KOL的价值:

帮你找买东西的灵感

当今时代,生活消费越来越社群化了,即使公司自己不经营社群粉丝社群营销,用户也会创造一些话题,将你拉进社群、嵌入话题。

网络社区、社群的运作方式,就是网红或者KOL(意见领袖)以话题、内容来凝聚粉丝,粉丝驱动声量,声量引导消费。

社群商业、粉丝经济,特别适合那种“需求始终存在、目的并不清晰的消费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

这还要从整个互联网商业的大格局说起。

过去,普遍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关系和连接

回帖
  • 消灭零回复
[打开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