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了100个电商营销方案后,总结了一套经验

动态 未结 置顶 精帖
用户
悬赏:60飞吻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先介绍一下背景:

1.首先是我个人的职业背景

我不是什么业内大咖,早先在4A和本土social/digital广告公司都干过。

现在供职于一家规模还算大的电商代运营公司,也就是业内人熟知的TP公司

在里面的数字营销部门做创意策划,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各种品牌策划各种跟电商相关的PK方案,比如超级品牌日、欢聚日、小黑盒、理想生活club……

目前为止,像上面这些大大小小的这种电商PK方案,我应该写过不少于100个吧。

2.说完个人电商推广方案,再说说当前品牌方在PK电商营销IP时的现象

电商业内人都知道,现在平台方是“大甲方“,因为他们手里握有让品牌方趋之若鹜的流量资源包。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品牌方会争相去PK上面说的这些超级品牌日、欢聚日活动,因为这些IP活动都可以给自家店铺置换到不菲的流量资源包。

这就催生了一个现象:经常有品牌方好不容易找了一家4A广告公司洋洋洒洒写了几十页方案,拿去给小二PK时,总是被打回来,让这些广告公司改方案改到怀疑人生后,及时止损停止服务。这时候,有些客户会找到我们来重新包装PK方案,不敢说只要我们写的方案最后都能被小二选上吧,但是经过我们来来回回跟小二沟通后产出的方案,大部分都能有一个不错的结果。

看到这,大家不免质疑:难不成我们比那些知名的大4A创意公司还牛逼?

答案当然不是。我没有丝毫要唱衰4A的意思,这些广告公司里的创意总监拉出来,随便都是拿过各种大奖的,他们的创意能力,肯定强过我们这些电商TP里的策划人员

基于个人观察总结,我认为造成上面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背靠电商大环境的我们,更擅长以生意转化的思维去策划一个营销闭环,而不是一系列分散的创意传播。而作为电商营销IP活动,营销闭环才是最看重的。

另一个是以电商营销为核心业务的我们,更愿意从一次次跟电商平台小二沟通PK方案中琢磨他们的套路:他们想要的什么,并且运用到下一个客户的PK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上面两个原因,前者可归于电商营销视角,后者可归于平台小二视角。

本文,我们将从这两个角度展开,系统地剖析电商营销IP活动PK的规则。

各位去PK前,可以先对着做出来方案,从这两个角度自我灵魂拷问一番。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帮你尽量减少被小二打回来的次数,增加PK的成功率。

你的方案是用电商营销思维策划的,还是传播思维?

现在很多案例都挂上了营销的名号,对行业新人来说,他们很难正确区分公关、广告、营销之间的界限,通常把各种案例都混淆为营销。在我看来,很多我们熟知的案例都是传播,不是营销。

相信业内人士都熟悉阿里数据银行,里面沉淀了每个品牌最重要的消费者数据资产,叫做AIPL。A代表认知

回帖
  • 消灭零回复
[打开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