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是指对于某个实际问题或客观事物、规律进行抽象后的一种形式化表达方式。任何模型都有三个部分组成:目标、变量和关系。明确变量,改变变量,即可直接呈现结果,实现目标。在日常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常用的有8大模型(用户模型、事件模型、漏斗分析模型、热图分析模型、自定义留存分析模型、粘性分析模型、全行为路径分析模型、用户分群模型),从今天起,我们为大家逐一解读这八大模型,本文先从用户模型说起。
一、什么是用户模型?
先用3句话来说明为什么用户模型是基础的分析模型,重要到要第一个来分析:因为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用户是谁,就不知道该提供什么服务;不清楚用户与你“交往”到哪个阶段了,就不可能知道优先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营销战略无法聚焦,服务没有系统性和持续性。
因此,我们先从定义开始,科普下什么是用户模型以及传统方式如何构建用户模型。
用户模型(Persona)是Alan Cooper在《About Face:交互设计精髓》一书中提到的研究用户的系统化方法。它是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了解用户目标和需求、与开发团队及相关人交流、避免设计陷阱的重要工具。
传统的用户模型构建方式:
Alan Cooper提出了两种构建用户模型的方法:
1. 基于访谈和观察的构建用户模型(正统方法)
在Alan Cooper的方法中,对用户的访谈和观察是构建用户模型的重要基础。
2. 构建临时用户模型(ad hoc persona)
在缺乏时间、资源不能做对用户的访谈和观察时,可以基于行业专家对用户的理解、或市场研究中获得的人口统计数据,建立「临时用户模型」。
「临时用户模型」的构建过程与「用户模型」的构建过程很像,只是「用户模型」的数据基础来自对真实用户的访谈和观察,「临时用户模型」则来自对用户的理解。二者的准确度和精度都有差别。
二、基于行为数据构建用户模型
距离Alan Cooper首次提出用户模型(Persona)概念已过去近20年,在这期间,软件产品开发的过程方法以及公司的运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快速迭代为特点的敏捷开发方法取代了传统的瀑布模型,以「开发→测量→认知」反馈循环为核心的精益创业方法在逐步影响和改变公司的运作方式。
而传统的用户模型构建方法,从诞生之日起并未发生特别大的变化。
Copyright ©2015~2025 www.kingtall.com 网站ICP备案号:粤ICP备140017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