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运营的认识,实际是从渠道引流开始,准确来说是平台引流。
在那个以QQ为用户主要聚集地的年代,我最基础的工作是想办法把用户从大流量平台导流至QQ群。没想到的是,我竟然做了很多年类似的工作,至今依然在做,可以说有很深的感情了。
后来,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来了,PC互联网和QQ开始式微,但引流工作仍继续做。于是,我开始寻找微信以外的导流平台,而微信则作为了替代QQ的存在。
我找到了自媒体,尝试过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一点号、网易号、大鱼号、时间号、凤凰号等,并在这些平台上不断复制和运营过去的经验。至于效果,不说有多好,至少还不错。这篇文章根据我的过往经验和自己的思考,说说我对内容平台运营的看法。
为什么要做自媒体?
选择一个内容平台之前,一定要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自媒体?这个回答决定了你的目的和未来效果。
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两个:拉新和变现,就是这么简单直接。
要知道,在平台做流量,一定会遵循互联网的基本思维之一——流量思维,即通过大规模的曝光吸引流量和转化,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曝光=引流+转化。
通过大规模的曝光,比如高频或大量分发文章、视频和音频,一个或多个平台的用户就会关注你或进入你留下的流量入口。此时,你只需要提供产品就能实现基础变现。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且复制性超强的动作,是做内容平台非常显而易见的价值,尤其是多个平台的运作。而证明这一点的最好案例,就是「罗辑思维」和「吴晓波频道」。
在我的印象中,「罗辑思维」早先的视频、音频都是在多个平台分发,再聚集流量到微信公众号。比如,视频在优酷更新,音频在喜马拉雅FM更新。这为它们后来推出得到App打下了前期流量基础。
目前,「罗辑思维」已经不在除得到和微信公众号的平台分发内容。而与他同时起步的「吴晓波频道」,则依旧做着多平台的运营,比如文章在头条号同步,视频在爱奇艺更新,音频在喜马拉雅FM运营。这些平台上的内容依旧在往它的微信公众号导流。
实际上,「吴晓波频道」的体量已经很大了,那么多平台运营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维持持续的曝光,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流量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放大。
毕竟,一个喇叭终究敌不过多个喇叭。
如何运营多个自媒体?
既然拉新和变现是运营内容平台的目的,那该如何运营多个平台?
在内容平台上,输出内容是最基础的引流变现手段,而内容的输出,又有两个最主要的策略:统一分发和垂直运营。
Copyright ©2015~2025 www.kingtall.com 网站ICP备案号:粤ICP备140017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