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就像练功夫,要想功夫屌,套路要学好。
作为广告圈的三旬老汉,我发现,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甲方和广告公司开始对事件营销这玩意上了头:
“哎呀,二狗,来给我们整个事件营销呗!”
“总之投入要小,效果要好,要引发新闻媒体的主动报道,让其他的号都转发我们的文章……”
总之,根据我的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发现现在的很多甲方或者乙方盆友,总喜欢张口一句事件营销,闭口一句事件营销。给我的感觉仿佛事件营销是万能的解药,有了它,就能呼啦啦就能实现曝光量和销售量的双高潮。然后品牌主就躺在被窝里数钱,然后笑出朱一旦一样猪叫。
OK,以上是打个比方,开个玩笑。今天就来赶一赶时髦,掰扯一下事件营销的套路。
还是那就话,咱研究套路,从来不是为了死守套路,而是通过学习和钻研套路之后脱离套路,实现从有套到无套之进化。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剑客,先从手中有剑而后进化至心中有剑,最终健康发育成一个万物皆可为剑的卓越剑人。
事件营销是个啥? style="text-align:right"关于事件营销的定义,百度上的解释是这样的。总体来讲,俺觉得这个描述大体没啥毛病,还算有点良心。在这个定义里,有一个关键词非常重要——“有新闻价值”,有新闻价值!!!
就是咱整的玩意对新闻媒体来说,多多少少有点传播价值,就是媒体编辑愿意拿来拿去当交差的素材,所以愿意在传播上助你一臂之力,愿意心甘情愿地让你白嫖。重复一遍,是否有新闻价值,这是衡量一个案例是不是事件营销的关键。
因为这个逻辑,所以事件营销的南北双雄天与空和之外创意在吹牛逼的时候,会重点提到某某例得到了XX家新闻媒体的主动报道,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牛逼。
那么啥叫新闻价值?你我皆凡人,爱好差不多,比如我最近印象深刻的新闻有这些:
总之这些明星搞小三、股市吃了药猛涨、老汉被少女压榨,不管什么时代,这些东西都自带吸引眼球的能力。
“哎呀哇擦,这个有点意思。”让原本在吃瓜的群众暂时停止吃瓜,不管是正能量的还是很奇葩的,这就是新闻价值,所以发想事件营销开始的时候咱就得往这块想,大兄弟。
OK,扯完了核心定义,咱开始说套路。
事件营销7种款式简单讲,就是找一些人搞一些看起来很“行为艺术”的事情。行为艺术是个啥?其实就是一些不太像正常人干的事。举个简单粗俗的大栗子,比如没穿裤子在大街上念诗或者抱着个充气娃娃在大街上跑,这就叫行为艺术。总之要让人看到后,会感觉这人是不是有点像神经病,起码要觉得一脸懵逼,然后就想知道他玩得什么飞机。只要路人们一好奇,这个目的就达成了一部分。其实,广告就是一种勾引的艺术,用不恶心人的方式吸引眼球是很重要的一点。比如我们刚说的这个,通过线下行为艺术完成了吸引人的前置动作,后面再掏点钱找个些KOL、后续就可以借题发挥了。
OK,咱来瞅一瞅这种类型的典型案例:
顾家——816不加班点击查看项目详情当红辣子鸡,热店中战斗机天与空的典型案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找一堆幽怨的女同胞在商场门口举牌控诉老公像大郎卖炊饼一样早出晚归很少回家睡。你知道的,一般正常的女同志是不会这么搞的,所以就构成了行为艺术。这么一捯饬,就吸引了注意力。再找上一波新闻媒体报道,然后品牌发声过渡到“816不加班”,最后带出“816全民顾家日”,品牌就开始出来卖了,完毕。
奥康——双11真打折点击查看项目详情广州之外创意出品,为了传递奥康双11打折这个消息,先找了一大堆俊男靓女搞得像骨折一样跑到地铁、骨科医院这些地方去摆pose,然后各个精神抖擞地看着你,一点都不像正经的骨折人,然后再找一堆kol在网上开始炒作。艺术吧?艺术!
途牛——只要心中有沙,哪里都是马尔代夫比较早,但非常classic的案例。大白天,菜市场,大马路,典型油腻中年男,地上摆上几铲五块钱的沙子,然后拿着一堆饮料,做出非常浮夸非常享受的神情假装在海滩,一看就有点不正常。拍个照,微博找几个kol炒一炒,带点节奏,最后途牛闪亮登场。杜蕾斯——“百人试套”social届靓仔环时互动少有的“翻车”之作,但也算是事件营销的典型。“百人直播戴套”这件事,光看名字就已经很行为艺术了。当然最后操作时,磨磨蹭蹭搞了三小时,最后放了个屁出来,让一大堆网友大呼上当。这也难怪,原本观众想看点荤的,结果你不仅给我上的不是萝卜就是白菜,全程还给我朗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说你是不是活该?好的,举了这四个例子,想必你大概也清楚了这种路数。根据我个人的发现的,市面上走行为艺术路线的案子其实蛮多,比如果本的“加班算工伤”、“下雨拿杜蕾斯套鞋上”,我都觉得都可以归为这种类型(案例详情数英网上都有,搜关键词就能搜到)。
Copyright ©2015~2025 www.kingtall.com 网站ICP备案号:粤ICP备14001765号-1